
狗是一種忍耐力極強的動物,大概六個月后,狗狗身體機能發育趨于完善,它就學會了憋尿這項技能。一旦學會這項技能,鏟屎官絕對會輕松不少,再也不用每天趴地上擦尿了。
然而很多狗主人不知道,狗狗一旦憋尿時間過長,很容易誘發一些疾病,成為懸在狗狗健康前的一把大刀。
請大家注意,關于“狗憋尿”的界定目前并沒有統一的說法,一部分人認為狗狗小便頻率跟性別、犬種、體型、健康情況有關;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狗狗小便頻率也可以跟飲食、飲水量、年齡甚至活動量有關。
在我看來,狗狗小便頻率跟上面提及的因素皆有關聯。
健康的狗狗,每天每磅體重產生大約10~20ml尿液。六個月之前的幼犬因為身體機能還未發育完全,會頻繁小便,可能隔1~2小時就要尿一次;六個月以上的狗狗基本就學會了憋尿,可以隔6~8個小時不上廁所,直到老年后身體機能衰弱。
當然,狗狗的小便頻次還跟品種和體型有關,據統計,中、小型犬的小便頻次更頻繁,而一些大型工作犬甚至可以保持10~12小時以上不撒尿。
雖然科學上并沒有明確界定狗狗什么程度屬于“憋尿”,但國際獸醫協會一直讓大家遵從的原則是:憋尿最長不要超過8小時。按照這個時間來算,一只成年狗每天至少要尿3~5次才能滿足身體正常機能需要。
我們都知道,大多狗狗成年后就會養成出門撒尿的習慣,而這個習慣是很難改變的。對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每天帶狗出門3~5次是不現實的,但你至少可以保證狗狗每天出門兩次。
曾經遇到過一位鏟屎官,很得意地跟我說她家的狗很能忍,可以兩天甚至三天不撒尿,所以基本上都兩天才出來遛一次狗……
是不是很不可思議?按照狗狗的正常生理情況,是絕對不可能做到兩天不撒尿的。按照每磅體重產生10~20毫升尿液來算,得有多大的膀胱才能容納兩天的量?如果真有狗狗能做到兩天不小便,身體還不出現任何問題,絕對可以稱之為奇跡了。
據英國的某項調查統計,75%的家養公犬都存在泌尿結石的風險,而長期憋尿與泌尿結石間存在必然的聯系。
雖然憋尿是件小事,但如果引起尿結石而得不到及時治療,很可能引發急性腎衰竭、敗血癥等并發癥,嚴重時甚至有可能直接威脅生命!
結石在干擾到排尿前,幾乎沒有任何癥狀!作為鏟屎官,了解尿結石的早期癥狀就變得非常重要。
患有尿結石的公犬和母犬早期癥狀還不太一樣。公犬通常表現為排尿疼痛、排尿次數增多量卻大幅減少、經常舔舐生殖器等;母犬多為膀胱結石,初期表現為尿頻、尿液渾濁帶黏液狀或纖維絮狀物,尿液中帶有血絲等。
隨著病情發展,狗狗開始出現腹脹、嘔吐等癥狀,觸摸腹部能感覺到有輕微活動性的充盈膀胱,最終狗狗可能會因為膀胱破裂而出現并發癥死亡。
根據尿結石的癥狀,我們在觀察狗狗日常行為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情況:
狗狗頻繁擺出排尿姿勢,卻機會沒有尿液時;排尿時焦躁不安,一會蹲坐一會轉圈圈;狗狗長時間無法排出小便;狗狗排出的尿液內有纖維絮狀物或者細沙狀結石;遇到任何一種情況請立即送醫院進行診治,防止病情惡化導致膀胱破裂或者腎衰竭。
1、相信看到這你一定了解了為什么獸醫建議狗狗最長憋尿時間不能超過8小時。要避免狗狗尿結石,首先要保證狗狗有正常的排尿頻率,避免長期憋尿;
2、隨時保持充足的飲水,注意狗狗的飲用水不需要多好,但至少要保證干凈;
3、少食谷物和蔬菜,避免草酸鈣或尿液堿性化,這可以預防大部分類型的結石形成;
4、避免長期食用動物肝臟或牛肉、精瘦肉等高動物蛋白的食物,防止因為食物中磷鈣比值過高,使狗狗血清和尿液中磷鈣水平升高而導致尿結石發病率升高;
5、日常飲食中可補充少量鉀元素,可以有效降低結石形成概率。
關于狗狗憋尿的話題,今天就聊到這。有人會說,不就是只狗嗎,何至于這么小心,我家的狗子尿也憋得,菜也吃得,沒見出什么問題啊。我只能說,現在沒出問題,并不代表不會出問題,當我們決定把它帶回家的那刻起,就注定要照顧它一輩子,既然這樣,為什么不用點心,盡量幫它規避一些可以規避的風險呢?